中国为何在高危国家开发石油? |
来源: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
作者:邱 林
时间:2014/6/25 19:52:00 浏览4631次 文字:【 小
中 大
】 |
亚非拉网讯: 伊拉克军方人士近日表示,在反政府武装占领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重要边境城市加伊姆后,该省又有三座重要城镇被反政府武装占领。伊安全部队21日晚些时候已从这三座城镇撤离。伊拉克政府希望以一种正面的语气来表达这次的挫折,称军方做出了撤退的“战略决策”。 虽然伊拉克政府的说法冠冕堂皇,但政府军节节败退却是不争的事实。有观察家分析认为,伊拉克反政府武装攻城掠地,以及国内教派的博弈,必然导致暴力活动升级,进而危及伊拉克未来石油开发,影响全球石油增产前景。 中国作为伊拉克石油行业最大的投资者,对伊拉克持续恶化的局势,难免牵动着国人的神经。亚非拉网 想想看,按照现在这个势头,反政府武装有可能拿下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届时,中国石油企业在伊的生产将受到波及。目前,巴格达及其周边、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南部巴士拉及其附近的中资项目或油田建设。 过去两年,中国在伊拉克石油部签下的11笔油田开发合同中,中国公司参与了其中的3笔,而只有两家美国公司拿到了这些合同。 回过头看,中国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是世界上石油产品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需要进口石油1.45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50%以上。中国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除了从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传统石油输出口购买石油外,还必须开发新的石油来源地。 由于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世界前6大跨国石油巨头,占据着全球85%左右的石油资源,留给中国可开发的石油资源十分有限。因此,中国不得不将眼光放到伊拉克、伊朗、南苏丹、尼日利亚、利比亚和阿富汗等高度危险的国家,并与他们合作进行石油资源开发。 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将把中国带入到危险境地。如伊拉克、南苏丹、尼日利亚和阿富汗的内战或暴力事件持续发生,有的地方愈演愈烈,所有这些都有可能会重创中国,影响国内石油的正常供应。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伊拉克内战牵动人心时,中国石油的重要来源国——南苏丹内战正持续升级。鉴于暴力活动的结束遥遥无期,南苏丹的稳定与中国的经济利益休戚相关,中国在以结束内战为宗旨的磋商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外交作用。 “中国面临南苏丹困局”,日本外交学者网站近日刊登的文章称,南苏丹爆发新一轮暴力事件令全球各国政府担忧不已,北京也不例外。叛军与南苏丹政府之间的冲突已经危及目前正在南苏丹的石油投资安全。 早在南苏丹独立之前,北京就已经在苏丹石油业中投入巨资,南苏丹的成立则意味着中国投入的石油产业大多位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境内。 近日,中国承诺将增派一支数百人的部队加入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使这支力量的总人数在今后几个月里增加到大约2万人,从而显著加强了在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的安全姿态。在南苏丹冲突中,几次停火都以失败告终。因此,中国增派维和人员加强了自身的策略调整,从不介入转向了主动缔造和平。 但这并非关键。伊拉克等高危国家的内战虽是新的,然而,危机却早已存在,中国必须早做准备,以控制危机所造成的影响。从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看,2014年供需平衡正向着有利于需方的方向发展,伊拉克、南苏丹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依然存在。 如这两个国家发生政权更迭,中国就可能遭遇利比亚式的困境,其投资最终血本无归。2011年2月,利比亚爆发反卡扎菲政权的战争,中国当即从利比亚撤离36000名中国公民,但由于利比亚政权更迭,中国在那里投资开发的石油资源早已被该国的地方武装势力所接收。 中国要吸取在利比亚的教训,在高危国家开发石油不可避免介入一些纷争,或充当双方的调解人。虽然中国不想对外国事务进行干预,也绝对不想效仿美国在当地修建基地或者部署军队,但中国已把伊拉克、伊朗、南苏丹、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视作自身利益的战略舞台。 当这些国家出现问题时,中国只有参与双方或多方合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反之,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责任编辑:Judy Wang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欢迎转载,请注明转自“亚非拉网 china-aala.com” |
优化关键词:
亚非拉,亚非拉网,亚非拉门户网站,亚非拉国际交流协会,拉美投资,非洲展会,拉美展会,东南亚贸易,东南亚旅游,非洲旅游,拉美签证,非洲签证,清真认证,亚非拉,亚非拉网,中阿合作,中非合作,非洲贸易,中东贸易,中东投资,亚非拉协会,国际贸易,中东安全,非洲局势,非洲矿产,中东能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