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网讯: 据河南省博物院消息,1月16日,为期两个月的“中部非洲传统兵器艺术展”在河南博物院东临展厅拉开帷幕。马年新春,河南博物院将带你“玩儿转”非洲。
据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19至20世纪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中非传统兵器展品387件,这也是河南博物院首次以兵器为主题的特展。展览配以大量珍贵的图片、视频等背景资料,清晰地勾画出中部非洲不同部族兵器的种类和用途,反映了独特的民族、地域气质、审美习俗以及有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思想。这些兵器每一件都有着闪光的历史,或为战士的武器、或为酋长高贵身份的象征……刀上的磨痕、盾上的箭孔、箭簇上的毒药仍然依稀可见。

“中部非洲传统兵器艺术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
传统中非兵器的制造和使用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直至欧洲火器大量输入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制兵器是中非人民高超冶炼工艺的代表,中非传统兵器主要是用于战争或狩猎,但除此之外,还有着重要的政治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
兵器的造型和纹饰不仅体现了中非人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更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重要象征。展品部分是地位显赫之人使用过的,它们象征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和权力。中非兵器是其原始部族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部族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及至今日,中非传统兵器仍在某些地区或场合保持其文化功能。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非洲的飞刀。飞刀是非洲对世界武器的重要贡献,根据地理位置细分,有南、北两大“门派”,以适应两地的不同气候:北部的飞刀较长,外形似“F”,常分布于草原至沙漠地带;而南部的飞刀一般较短,有各种形状,主要分布于稀树大草原及热带雨林地区。它们是步兵用于攻击骑马及持大型盾牌的敌军的主要武器。
这些冷艳的兵器,历经沧桑、几经辗转,其原本的功能与曾经的辉煌已经退去,但其所蕴含的制造者的智慧、使用者的寄托及其呈现出的力量和美感,却将非洲土生土长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保留了下来。
为将非洲兵器文化更好地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在展览中品味原汁原味的非洲文化,河南博物院配合展览还设计了“中非寻踪”、“我是神射手”、“异域热舞”、“画说非洲”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游戏,带给观众一次难忘的“非洲之旅”,帮助观众揭开“黑色大陆”的神秘面纱,全方位领略非洲异域文化的魅力,还原一个真实的非洲。
据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介绍,近年来,河南博物院不断拓宽展览渠道,加强对外交流,先后引进了“古典与唯美”、“英国美术300年”等高品质的大型欧洲绘画、雕塑艺术品展览,丰富了中原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次我们又将办展的领域拓展到更广阔遥远的非洲世界,希望提供给公众一个新的了解多元世界文化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