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网讯: 首先是适应性措施,比如加大农业开发与投资力度,兴建水利设施,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预测、预警能力和对自然灾害的管理能力。其次是纾缓措施,比如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和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等。
再次,提升非洲国家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问题上的话语权,比如在今年秘鲁首都利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大会上,非洲就应抓住机会,表达和强调它们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国际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工业转型
要想真正实现工业化,非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8年1月31日至2月2日,非洲联盟峰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的主题是“非洲工业发展”。与会国家首脑一致认为,没有强有力的工业部门的发展,就不会实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次会议上,非洲国家通过了《非洲联盟加快非洲工业发展行动计划》。为监督该计划的实施,非洲联盟专门成立了一个高层委员会,每隔两年向非盟峰会汇报一次有关各国工业发展的情况。
但这一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就2010年第一次汇报时的情况看,非洲制造业附加值所占GDP的平均比例为10%,与20世纪70年代时相比并未发生变化;制造业附加值中,中高技术产品的比例依然很低,而且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呈下降趋势;人均制造业出口值不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10%;初级产品和自然资源仍占较大出口份额。而直到今天,这种情况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非洲国家所期望的工业转型并没有出现。
从非洲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来看,要想真正实现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政策制定者需要抛弃旧有的观念,采取新的工业发展策略,而下面几个“神话”是必须破除的。
神话1:非洲企业“不具有竞争力”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尽管当地的实际工资很低,但非洲企业的生产率更低,其在低端制造领域的单位劳动成本超过其他地区的竞争者,因而也就不具有全球竞争力。就全球范围内而言,低端制造业技术是没有门槛的,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得。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说非洲企业管理不善,非洲工人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和工作动力。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世界银行开展的调查显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虽然当地的制造业附加值低于其他竞争国家,但单位劳动成本基本处于同等水平。这也就是说,在低端制造业领域,非洲国家完全具有全球性的市场竞争力。
神话2:放宽管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既然非洲有着低工资优势,那么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什么没有转移到那里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非洲国家繁琐的监管程序阻碍了产业发展。
按照这种观点,只要非洲国家大笔一挥,减少繁琐程序,降低开办企业的时间和成本,非洲经济就会实现转型。但事实并非如此。据联合国大学世界发展经济研究所(UNU-WIDER)的调查显示,非洲企业竞争力低,主要问题出在电力供应和贸易物流上,与营商环境是否宽松并无太大关系。
神话3:小企业是非洲的“工作创造者”
在非洲,中小企业是发展援助专项贷款的主要受益者。为什么?因为它们被普遍认为是“工作创造者”。按照欧盟的说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小企业的扩张……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同时也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这种观点不仅在低收入国家盛行,在经合组织国家内部也非常流行。
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最新研究,这种观点不仅在发达经济体站不住脚,在非洲国家同样站不住脚。事实上,真正的“工作创造者”是成长型企业。在非洲,尽管小企业雇佣的工人数量超过大企业,但它们倒闭的机率也更高。另据UNU-WIDER的数据,如果将小企业的超低存活率考虑在内,那么大企业和小企业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几乎是对等的。
在制造业领域,非洲企业完全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但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制度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束缚。政府及援助机构需要认识到,商业人士在辨别机遇和挑战方面优于政策制定者,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应紧密合作,制定更为有效的公共政策。
基础设施的缺乏是非洲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国际社会应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弥合非洲基础设施的缺口,尤其是在电力供应和交通运输方面。
随着非洲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作技能的缺乏将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非洲国家应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纳入工作重点,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青年人才。
在企业扶持方面,公共政策不仅要关注中小企业,更要向成长型企业倾斜,因为后者才是真正的“工作创造者”。
非洲的工业化道路漫长而曲折,要想真正取得成功,首要一点,非洲政府及援助机构要打破先前的神话,在现实基础上谋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