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拉网讯:那年,我抵达乌拉圭后,中国驻乌拉圭大使馆政务参赞王兆琴女士和政治处的青年外交官张宇德先生,受时任大使李仲良委托来饭店看望我。并且驾车热情地带我参观蒙得维的亚著名景观。
“我们现在去第一处景点,它是外国旅游者的必去之地——乌拉圭国会大厦。”王兆琴参赞说。
我们的车驶在斜坡状“解放者拉瓦列哈将军大街”上。透过车窗,老远就瞥见飘扬着乌拉圭国旗的国会大厦。这座建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具有希腊式的外观,造型雍容端庄、伟岸方正,可惜只是一幢灰蒙蒙的略显陈旧的石头匣子。这也难为它,毕竟是步入八旬高龄的“老人”了。
王参赞接着向我介绍:“国会大厦内部建造得非常豪华。它外墙所用的花岗岩,以及室内镶嵌的纯天然的五彩大理石,大部分运自欧洲,所有彩色玻璃则全部来自欧洲,所以益发显得名贵。”
我下车拍摄了它的外景。当我拍到大厦四周的四座青铜雕塑时,分明感受到它那华彩四射的巍巍神韵。这四座铜塑群像,是意大利雕塑家詹尼诺·拉斯蒂利亚尼的杰作。它们分别代表法律、公正、科学和劳动。雕塑的风格比较具象,人物刻画的线条粗犷豪放,富于张力。人物的躯体结构很有节奏感和力量感,给人以动感和力量。
为了深入了解这座大厦,我后来专门抽出时间购票入内参观。我被导游编入一个微型团体,我是独自一人,另有几位澳大利亚退休的银发族。其中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得知我来自中国武汉后甚为兴奋,因为他们2008年曾到中国旅游。
导游小姐按部就班地为大家讲解,几位澳洲退休老人如影随形,听得如醉如痴;而我则动辄擅自脱队,只顾找寻有趣的地方低头摄影。导游起初不断提醒我注意倾听讲解,后见难以奏效,便也懒得再管。不过我仍然注意跟随导游小姐的踪影,在大厦楼上楼下四处走动。
导游说:“这座由意大利建筑师维克托·梅亚罗设计的、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宏伟建筑,自1902年6月由国会批准建设,1908年9月正式开工,到1925年才建设完成。它共有4层,高40米,占地8000平方米。是乌拉圭20世纪初期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
在国会大厦的在大厅中央,陈列着乌拉圭第一部宪法的原始文本。两位面容严峻的卫士,身着传统士兵服装,持枪护卫宪法左右。乌拉圭的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830年7月18日。这部宪法深受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影响,明确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此后的1918年、1934年、1952年和1967年,乌拉圭又颁布过四部新的宪法。乌拉圭最近一次对宪法的修订时间是1997年,修订的核心是确认乌拉圭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元首也是政府首脑。主持这次宪法修订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就是我后来去他家拜访过的前总统胡里奥·桑吉内蒂。1996年12月18日,正是这位桑吉内蒂总统领导的政府,对宪法提出修正案,并于1997年1月14日正式生效,其法律效力一直持续至今,威严丝毫未减。
一扇门半开着,里面是硕大的棕色书架。原来,大厦内还有一处公共图书馆可供参观。导游说:“国会大厦图书馆规模虽小,却号称是乌拉圭全国第二大图书馆,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我仔细端详这座举国排名第二的图书馆,但见它逼仄无比,藏书柜分上下两层,藏书多为书脊很厚的精装系列套书。室内几位工作人员正在使用的电脑,尽管还是较为落后的“大肚子”显示屏,但图书馆沙发椅的扶手、椅腿,以及中央书柜的四角处,均饰有异常精美的黄铜动物雕塑造型——毕竟是“大家闺秀”,不起眼的细节流露出历史特有的厚重感和权威的空间感。
进入国会大厦,当然要参观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会议大厅。那是风格迥异的两处圆形会场,中央为议长主持会议的权力之座。其格局与传统的欧美两院制国家的议会会场大同小异,只是面积较为狭小,加之色彩深重,给人某种压抑之感。
“我的权力来自你们!”
在画框顶部中央,饰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它的身下横楣上,镌刻着乌拉圭民族英雄阿蒂加斯的名言。
我掏出笔记本,将这句话认真记录下来。
大厦内的不少地方,带有各种象征意义的雕刻艺术品被作为警示之物赫然其上。
欢迎转载,请注明转自“亚非拉网 china-aal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