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名】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为绿色,中央为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黄色五角星。毛里塔尼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绿色是穆斯林国家喜爱的颜色,新月和五角星是穆斯林国家的标志,象征繁荣和希望。
【国徽】采用国玺的图案。为圆形,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小圆面上有一弯新月和一颗五角星,象征毛里塔尼亚为伊斯兰国家。新月前有一颗棕榈树和两棵玉米穗叶,象征该国的农作物。大圆面周围分别用阿拉伯文和法文写着“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独立日】11月28日(1960年)
【国庆日】11月28日(1960年)
【国家政要】总统穆罕默德·乌尔德·阿卜杜勒-阿齐兹(Mohamed Ould Abdel Aziz),2009年7月当选,同年8月宣誓就职;总理穆拉耶·乌尔德·穆罕默德·拉格达夫,2009年8月任职。
【自然地理】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其中60%以上为沙漠和半沙漠,属热带沙漠性气候。毛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与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马里和塞内加尔接壤,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667公里。3/5以上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地区为海拔约300米的低高原。东南边境和沿海地区为平原。最高峰为弗德里克以东的山峰,海拔仅915米。塞内加尔河下游为毛、塞界河。 属热带沙漠性气候,高温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5℃。
【人口 】约320万(2008年),总体上分为摩尔族和黑非民族(非洲黑人)两大类,其中摩尔族占总人口70%,黑非民族(非洲黑人)占30%。主要部族是图库勒族、颇尔族、索尼盖族、乌洛夫族和班巴拉族。1991年7月20日颁布的新宪法规定,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法语为通用语言。民族语言有哈桑语、布拉尔语、索尼盖语和乌洛夫语。约96%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
 |
努瓦克肖特清真寺 |
【
首都】
努瓦克肖特 (Nouakchott)位于毛西部广阔的沙漠地带,仅隔一条狭窄的沿海沙丘与大西洋相望,距海岸5公里。受热风侵袭,四季干旱,9月为最热的月份,最高气温34℃;12月为最冷的月份,最低气温约13℃。年降雨量仅53毫米。人口80万(2008年),约占全国人口1/4。
【行政区划】现全国划为13个省(WILAYA)、53个县(MOUGHATAA),县下设区(ARRONDISSEMENT)。全国有216个市镇(COMMUNE)。13个省名为:努瓦克肖特、阿德拉尔、阿萨巴、布拉克纳、达赫莱特-努瓦迪布、戈尔戈尔、吉迪马卡、东霍德、西霍德、因奇利、特拉扎、塔岗、提里斯-宰穆尔。
【简史】毛最早的居民是巴富尔黑人民族。后北非柏柏尔人迁入毛北部。公元前11世纪以前,毛里塔尼亚是古代商队从南摩洛哥到达尼日尔河的主要通道。公元前2世纪臣服罗马帝国。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毛,摩尔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言文学,逐步阿拉伯化,并建立过封建王朝。15世纪起,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殖民者相继入侵。191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20年毛成为“法属西非洲”管辖下的殖民地。1957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9月加入“法兰西共同体””11月“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1960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达达赫任总统。1978年,军人发动政变,成立了“全国复兴军事委员会”(后易名为救国军事委员会),萨莱克任主席。1980年,海德拉出任军委会主席、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1984年12月,以参谋长塔亚为首的军官发动政变,上台执政,塔亚任军委会主席、国家元首。1987-1989年,毛分阶段完成了大区、省级和乡镇三级市政委员会的直接选举。1990年12月又一次性地举行了全国省、县、市三级市政选举。1992年、1997年和2003年,塔亚三度当选总统。2005年8月国家安全局长瓦尔等人发动政变,成立“争取公正与民主军事委员会”接管政权。2007年3月25日举行大选,独立候选人阿卜杜拉希当选总统。2008年8月6日,毛再次发生政变。以总统府特别参谋长阿齐兹为首的军人,成立“最高国家委员会”,接管政权。2009年7月18日毛举行总统选举,阿齐兹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