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相互了解和研究不够 |
来源:亚非拉网
时间:2014/11/13 15:35:00 浏览4029次 文字:【 小
中 大
】 |
亚非拉网讯: 上一篇,本网记者就中拉关系中一些热点问题,对中国的拉美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西南科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平教授进行了专访。本篇,吴国平教授就中国的拉美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对中拉关系中的最大隐患的担心:中拉之间相互研究和了解不够,将会影响中拉关系发展的深化。 中国的拉美研究机构开始越来越多 吴国平教授介绍说,过去中国的拉美研究的机构相对来讲既集中又少,这几年虽然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从整个国家层面来看,同中拉关系的发展来比、同我们对拉美的全面了解来比,我们对拉美的研究还是不够的。 过去中国的拉美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机构,一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这是国内时间最长、也是综合对拉美进行研究的机构,它被定位为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另一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下属的拉丁美洲研究所,规模相对小一些。除此之外,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也有相应的研究机构进行教学和研究,但相对集中在拉美历史领域。 这两年教育部开始重视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研究以及人才的培养,除了原有的研究中心外,目前教育部底下成立了两个拉美研究基地,西南科技大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和天津外国语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同时教育部下属的一些大学陆续成立了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研究的机构,如浙江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都成立了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另外,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也分别成立了各自的研究中心,如墨西哥研究中心、巴西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作为西南科技大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吴国平认为该中心同社科院相比专职研究人员相对来讲是有限的;但是关注的面同社科院拉美所相比有所不同。除了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以外,结合它自己大学的特点,比如说在循环经济上,依托它的经济管理学院,寻求研究拉丁美洲循环经济的特点、拉丁美洲同中国在循环经济上的合作;再比如说法律层面上,随着中国同拉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的企业也在走向拉美,拉美的企业到中国来,因此需要法律方面的咨询和支持,西南科技大学在这方面也在进行尝试。第三个不一样的地方是在教学和培养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是培养高端的博士、硕士拉美研究的人才。西科大是从本科开始,再到硕士,将逐渐形成一个教学和研究基地。 但双方的了解和研究还很不够 吴国平对拉美出访比较多,同时也认识很多拉美学者、朋友。他觉得现在双方首先要加强对对方的了解。“根据我自己的了解,我觉得中拉关系最大的隐患是中国和拉美都缺乏对对方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从拉美的角度来讲,我接触到的拉美的学者和机构还有企业,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有限,他们是迫切需要对中国的了解。从我们来讲,我们对拉美的了解也是有限的。” 第二个就是研究的深度不够。“我个人认为拉美对中国研究的深度需要提高的。拉美研究中国的学者大都缺乏对汉语的掌握,对中国的研究大都借助于英语,这样就很难进行直接的沟通。中国对拉美的研究同样是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西班牙语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对拉美进行深入研究,或拉美对中国研究的深入,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都需要从学习对方的语言开始,这是研究的工具和基础。 第三个就是应在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互相交流,这也是目前比较欠缺的。交流需要把双方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共同讨论,“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搭建这个平台,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每年举行两个国际论坛,这在国内是唯一的。”吴国平说。一个是5月份社科院拉美所同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的年会。在这个会上大家一起讨论中国和拉美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发表中国和拉美研究的成果,比如说CAF的年度报告、OECD发展研究中心和CEPAL的年度报告、社科院拉美所的年度报告。这也是双方进行交流的一个平台。第二个会议是10月份社科院拉美所同美国美洲协会共同举办的国际论坛,这为中国和拉美的学者,包括美国的学者,进行交流搭建了另一个平台。“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我觉得中国的学者还需要更多的走出去,更多介绍中国经济、政治的状况,多与拉美的学者进行沟通。”吴国平说,他自己就属于经常走出去的学者。 比如说去年在墨西哥,墨西哥的朋友跟他提到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状况。“我也担忧中国跨洋越海出口到拉美的是低附加值的产品,这对中国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是不利的。所以我们现在想要改变的也是提高我们的附加值,等于我们考虑的问题跟拉美学者考虑的问题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双方学者还有进行共同研究的机遇。”吴国平说。 他介绍说,去年西南科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通过视频同智利Andres Bello大学的拉丁美洲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个研讨会,共同探讨双方面临的共同问题,就中产阶级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智利和中国的比较,效果就相当不错。所以今年2013年他们还准备举行第二个视频研讨会。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而拉美在这方面有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双方就此进行合作研究也有很大潜力。 民间交往也很不够 采访中,吴国平还提到,现在中拉双方的民间来往也很不够。“通过我的观察,我觉得在这方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去拉美的签证办起来还比较复杂、手续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双方的民间交流。第二就是旅游方面,双方的推广力度也不是很大,好在现在中国和拉美都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吴国平觉得民间交流完全可以通过游学、旅游等多种形式来开展。 另外,中国现在学西班牙语的学生去拉美的也多起来了,比如说去墨西哥的、智利等国的留学生慢慢地也多起来了。而拉美到中国来的年轻的学生也多了,比如说,今年1月秘鲁的应用技术大学就有44个学生来中国,智利发展大学每年都定期组织学生和企业家来中国。吴国平认为这可以加强青年一代的交流。 吴国平认为,现在中国企业家和拉美企业家的交流也多了,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我们的企业对拉美的研究还不够,因此我们企业在拉美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吴国平表示。 据他所知,中国企业对拉美的研究极少。当然,拉美企业对中国的了解和研究也不够,尤其是双方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这是中国和拉美企业实现更多、更紧密地合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
欢迎转载,请注明转自“亚非拉网 china-aala.com” |
优化关键词:
亚非拉,亚非拉网,亚非拉门户网站,亚非拉国际交流协会,拉美投资,非洲展会,拉美展会,东南亚贸易,东南亚旅游,非洲旅游,拉美签证,非洲签证,清真认证,亚非拉,亚非拉网,中阿合作,中非合作,非洲贸易,中东贸易,中东投资,亚非拉协会,国际贸易,中东安全,非洲局势,非洲矿产,中东能源
|
|
|